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

成就念護之心

巴利經文 Satarakkhena cetasa samannāgato

此句話的意思是:「希望你們可以完全成就覺知心,以之作為防護。」如果成就覺知,這等同於到達聖者的境界。當念頭生起的每一刻,培養覺知,讓心受到保護如果具備了覺知,一個人就可以說是住在聖者所居之處,得到庇護,免於危險。每次念頭形成出現時,必須要觀照它和標記它,如果做到這樣,在每一次標記的當下,一個人已經到聖者的住處,保護他免於墮落惡道的危險如果持續增長標記心念的進度,將可以成就聖道,究竟確保行者遠離輪迴的一切厄難和危險。如果能夠覺知每一個念頭出現,縱使未成就聖道,一個人也可以免於四惡道。如果在禪修時,死亡現前,他也必定逃離墮入四惡道的苦厄。持續的覺知或警覺心念或心識的現起,就是「聖者住處」
    小心觀照和標記每一刻現象的出現」的意思是,當每次心念生起時,均需要作出標記;也即是,當在看、聽、嗅、嚐、觸、想時,如果心念生起,標記每一個出現的念頭或心念。當看到某樣事物生起時,標記「看到」。還有當心識在聽的時候出現,其認知「聽」的心亦應該標記。一定要時時刻刻「覺知」每一個心理活動。將覺知放進每一個聽的行為,嗅、嚐等等。就好像一個正在康復的人,在每次進食難消化的食物時,需要吃消化藥。在六根門前生起的每一個看、接觸和認知,均需要覺知。這便能到達聖人的住處,它可以徹底防護一切危難險阻
    如果你們培養「覺知」,不但覺知會生起,熱心修行和忍耐力將會自然地包括其中。這是正精進,正確的努力。三摩地也會在裡面。這是一般所講的正定。
還有包括正確的見解,這是正見。伴隨正見的是正思惟,正確的想法,它會一起出現。至於正語、正業和正命,是屬於戒律之道,這在受持戒條的時候已經圓滿。因此整個八正道都包含了。
     小心觀照和標記每一刻現象的出現(包括心理現象),經常保持警覺」,這個箴言簡要地說明聖者住處的教法。如果以念住的辭彙來說,這完全就是念住的教法   ~ 本文摘錄自《蟻丘經講記》,馬哈希尊者著、陳永威譯,MBSC(佛陀原始正法中心)出版。

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

Fun 假半日禪


「正念」無論在何處、何時,對任何人都同樣適用。現今,正念的培育與內觀智慧的體驗,已成為風潮,它能超越愁、悲,滅除憂苦。許多人因正念的修
習,而獲得法的利益。
       本課程藉由正念的練習,讓初學者學會佛陀教導的內觀禪修方法,進而體驗生命的喜悅。

一、時    5/25周日 下午100 ~ 500
二、地    點:MBSC 高雄市左營區文學路1874 
三、內    容:
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1、禪修講解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2實際操作與練習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3團體互動與分享
四、指導法師:善獻法師
五、對    象:對馬哈希禪修有興趣之初學者 
六、       用:隨喜功德(歡迎隨喜贊助推廣正念教育與場地費)
七、名    額: 9名為上限,額滿為止。


四個層面的正念


   
        四念處,「念」為能觀之智,「處」為所觀之境,又名「四念住」。「念住」或「念處」都是指讓心念集中安住於一處,以防止雜念妄想生起。透過如實觀察心所專注之處,省察其中細微生滅變化,來洞見實相。
       正念有四個層面:即對身體、感受、心念(心的深層狀態)、法(思想的內容)保持正念。身體上的正念(身念住)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,不只在禪修期間,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假如在禪修以外的時間不能保持正念,那麼在禪修期間也不能,所以必須時時保持正念。因此我們以「觀察我們的身體」作為第一個念處(身念處)。我們要覺知所有的動作;無論行住坐臥、穿衣卸衣、屈伸手足,都要觀察。修習身念處最大的益處是能把心放在目標上(所緣境),不會讓心到處亂跑。
        修習身念處的第二個好處是能淨化內心。當我們在觀察身體的每一個動作時,煩惱、忿怒或貪心就無法生起。佛陀一再的告訴我們要把身體當成正念觀察的對象。第三,正念可以讓我們的心安住在當下。
       覺知我們的情緒和感受是第二個念處----「受念處」。第四個念處是「法念處」。在禪修時,法念處和受念處都是觀察的對象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仍須修習這二個念處。
        第三個念處是「心念處」,心也是很重要的觀察對象。如果我們能在不善心發展成思考或情緒前便覺知到,那麼,取代的工作就會變得更容易。有些人的心念經常是負面的,並且很難改變這種情況。大部份的人都在正面和負面的心境中搖擺,也有人的心大部分時間是正面的。
      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心境是負面的,心中的怨恨、妒忌和厭惡會引起負面的想法和情緒,那麼我們要避免這種惡心的生起,並知道這些只是一時的心境而已,對生命是無關緊要的。    ~本文摘錄自《內觀禪修次第》,艾雅・凱瑪著、果儒法師譯,大千出版社出版。

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

四念處觀禪


        我們一定要透過禪修來調伏心,若無「念處觀」專注而準確的覺知,當可愛、可怕或陌生的對象出現時,相應的貪、瞋、癡等煩惱就會很容易遮蔽我們的心。然而,若我們注意並觀察一切事物,就能看清楚對象,煩惱將無從生起,我們也可以應付自如。

        禪修者他觀察身、受、心與法四念處,當他專注於身體時,經上說這是踐行第一「身隨觀念處」的教誡;觀察苦、樂與不苦不樂受時,是踐行第二「受隨觀念處」;藉由觀心,他踐行第三「心隨觀念處」;藉由觀察諸法,他踐行第四「法隨觀念處」的教誡。藉由持續在六根門上的努力,行者乃得圓滿四念處。

         四念處觀禪只需做一種努力,你一定要反覆地嘗試把心對準目標,這意味著每當心跑開時,便強力地把它拉回目標,並持續努力提升觀察的品質。然後,你將逐漸了知該對象的本質,並開始體會觀智的相續面。最後,你將達到涅槃,並根除隨眠煩惱。

        在觀智的幫助下,行者止息煩惱且獲得「智慧成就」,當「智慧成就」反覆地滋長一段時間後,行者乃成為聖者超凡之人。

~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班迪達尊者著、賴隆彥譯,由橡實文化出版的《念處觀》一書。